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

徐冰。2014台北回顧展


徐冰的坦承在講座後段,很多時候對我來說都很切中的。

他說藝術作品是很誠實的,創作者的慾望和狀態都會很清楚地被看到。你想成名嗎?你可望得到成功的慾望嗎?你膽小嗎?你的身體狀況,一清二楚,「部要跟我說你的近況,給我看你的畫」。
沒錯沒錯,就是這樣子的。只要你有眼,藝術品就是誠實到令人沒辦法直視的那種透明。

跟宋剛看徐冰真是太棒了,SK跟徐冰同代但是去巴黎發展的藝術家很熟,也同是四川人。也能說出台灣人看不出的脈絡,像是徐冰早期作的刊物(文革時期)裡一些歌詩的內容,「黑風起」啊「花盆」啊,SK看的呵呵笑,一邊笑一邊說,妳看這些話,這裡頭太慘了啊,很多條人命和迫害的。

我不知道這種舉重若輕,是因為SK早拿到法國籍當法國人很久的關係了,還是他們真有這種本事,把台灣人會悲憤莫名的東西,說的那麼輕盈、轉化成生命中一些特質。

對我來說這是非常非常中國的。

徐冰也是這樣,妳看他怎麼談創造力。一開始他一開口我就笑了,一個四川人怎麼北京腔這麼重,SK在旁邊補一句,他回來北京中央美院了嘛。徐冰說創造力不可能憑空而生的,要人隨便去畫還會不知道劃什麼呢。創造力是為了超越框架和侷限才會長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有限制才有創造力。他一邊說他早年下鄉的經歷,一邊秀了他的一些早期的素描稿,說在歐洲展的時候,跟Pisarro之類的畫家放一起,好像也沒輸。那邊的館長稱讚他素描畫的很好,他說沒什麼,中央美院每個畢業生都可以畫到這樣。

中國每個美院本科生都是這樣大量機械下操作訓練出來的。總之徐冰就是這麼解套和容納這種中國式模板式標準化的訓練,「因為限制那麼多,想要不一樣,但那些限制像是技巧已經深入身體裡面了,變成美感的根源」。

是啊,他說的我知道。藝術還是有形式的,美還是有形式的,人其實根本不能想要超越那個東西。語言變化萬千,最後中心的道還是很質純的。

徐冰也有要說這個。總之以上這些拿來唬老外還不夠嗎?如此中國,如此聰慧的當代(版畫)藝術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