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

【童心未泯湯米‧溫格爾】| FAR OUT ISN’T FAR ENOUGH: THE TOMI UNGERER STORY




今天上美術課,除了老師助教們精彩又賣力,看到氣色很好的蔡培培十分感人之外。最後看安琪帶來的插畫家Tomi Ungerer記錄片。

片子開始才發現這是我很小的小時候很喜歡的繪本的作者,我甚至還看過這個故事的卡通呢(而且很神秘的是好像是從日本拷回來的錄影帶,太喜歡了,看到帶子壞掉了)

出身Strausbourg的Tomi少年時經歷了納粹占領法國的時代,青年到了充滿文化難民的、1960年的紐約(天啊就是Levi Strauss趁著兵荒馬亂買了一堆流亡歐洲貴族古董那個年代的紐約),受Morris Sanduck啟發開始畫童書。一方面也恣意地開展著關於嚴厲批評戰爭的海報作品、關於SM與性的插畫作品;隨後因為這樣看似不能並存的二元(童稚\身體與性的慾望)他繪製的童書被禁(阿爾薩斯人Tomi把這個算到盎格魯薩克遜人(壓抑的清教徒)性格上:P),淡出隱居二十幾年。

直到1997晚年他才重拾童書的畫筆,隔年就旋即得到了安徒生大獎。才又開始一串的創作。

看這個片子的感觸有二,


一個是,原來在幼年的我最初認識他的作品的時候,他已經不畫童書很久了,被整個美國童書界和圖書館放逐了。而我好像是在一種全球文化傳播的時差下,認識他的作品,並得到很多很多的樂趣。但也因為他的童書封筆,我從來不像認識Morris Sanduck那樣認識他。(有什麼辦法呢,連Morris都覺得Tomi在關於性的插畫爭論上捅了馬蜂窩,沒人救的了他)對此Tomi是用一種混合著多樣情感的得意(還是捍衛或解釋呢)說,「我的人生喜歡急轉彎,這樣可以保持他尖銳的那一面」。
這樣的說法可以馬上聯想到他那些銳利非常、批評越戰的作品,力道是一樣的。


二則是,在整部片中Tomi一再展現了關於身份認同的困惑。阿爾薩斯地區幾百年來本來就是德法間爭戰之地,納粹占領期間禁說法語,戰爭結束後他因為一口德語口音在法國感覺格格不入,來到了紐約。再從紐約「流放」加拿大海岸鄉間、最後定居愛爾蘭。片中看來,在他還沒得到獎項的認可前,他在長期被英國統治的愛爾蘭人們身上得到最多的撫慰和安全感。直到他得到法國政府肯定的騎士勳章、也再回到了紐約開設工作室,他說一輩子最覺得快樂平靜的年月就是那時開始的。他敘述著這段心情和歷程的時候,原本標準的東岸口音開始混雜著法語的發音方式,感覺真的很開心。走過那麼多國家、挑動過那麼多敏感的神經,多麼漫長的身份旅程啊,還好是個快樂的結尾。真是太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