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學長工作室駐站的工作人們一起去看大稻埕戲院的日本舞踊表演。這是我第一次看歌舞伎表演,很有意思。
這次表演的舞踊基本上都是女形,就是男扮女裝的意思。所以在交流的意味下,日方邀請了程派的京劇乾旦兆欣來演出一段英台的段子。
「伎」的藝術形式很好玩兒,某個面相來說,觀賞起來更容易體會到要取悅客人的心意。我想這是和日本舞踊的傳統場合有關係。
他們也似乎比較不在乎穿著戲服時,露出原本嗓音的感覺,這點兆欣的英台穿著戲服就是含笑不語了,不用喉節音戳破那個美麗的扮相。
我覺得看了舞台上的歌舞伎表演,才能夠體會「綾羅綢緞」、華貴織品的魅力。很有份量的硬挺厚織布料、隱藏在其中的花紋、金線、繡緞會在燈光下變的很有存在感,歌舞伎整個白底的裝容讓「人」--「偶」之間的魅力表露無遺。
當然兆欣的英台也很美,(雖然學長很機車地說,樣子很美可惜聲音粗了點兒)。燈光下一頭粼粼碎鑽光芒的頭飾真是美極了,配著柔軟飄逸的水袖,完全是不同的美感經驗來著。
說到他們有取悅觀眾的部分,除了選了一些有中文版本的演歌,他們在第一段安排了唐明皇思貴妃的碼,體貼說中華文化的觀眾。這是用日本舞踊的身段來表演的,貫串其中有明皇和貴妃兩人繾綣拉拉扯扯一條紅繡繩的動作(拉拉紅線的羈絆咩)。但可能第一個段子吧,有點兒緊張,(也不排除我們一開始把歌舞伎想的太正經了,沒想到這是這麼庶民的玩意兒),那個紅繩在糾結中一個不小心卡到貴妃高聳的髮髻(哎呀呀!)。總之拉拉扯扯間有順利解套,只能說還好不是套到脖子上吶。
最後結尾的段落上了一首歌中文詞但洋溢著東洋味兒的歌,旋律熟悉卻不知歌名,細聽之下歌詞出奇的大氣,讓我太好奇了。按著歌詞去查,好像查出了另一番小故事,要出門準備開會,留著下一篇說:)
圖:弁天小僧菊之助,春櫻吹雪。是很有名的段子,巧扮武家小姐的義賊菊之助,拉下衣服露出肩頭的櫻吹雪刺青。我在場內沒拍這個,這是抓來的圖;看身段從嬌俏英挺的武家小姐轉變成充滿男性氣息的義賊很有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